加拿大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站内检索
友情链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加拿大研究中心数据库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中心研究员李瑞居参加“冷战国际史研究在中国:回望与前瞻”学术研讨会
2019年06月12日  

  

2019420日到23日,中心专职研究员李瑞居博士赴上海参加了由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历史研究院与上海纽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历史·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冷战国际史研究在中国:回望与前瞻”学术研讨会,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5403室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多位冷战国际史领域的研究专家,大家共同回望历史、展望未来。

会议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余伟民教授主持,余老师对青年学者做出了期望,希望他们能将冷战国际史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历史研究院院长、上海纽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历史·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教授在致辞中提到了学术传承的问题。沈老师提出,传承不仅仅是继承老一辈的学术成果,更重要的是新一代的学者应该有自己的创新。冷战国际史并不是单纯的国际关系史,也不是单纯的中国对外关系史;冷战国际史和中国的国内史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中国的对外政策很多都源于中国的内政。希望新一代的青年学者能够关注到中国当代史的研究,中国当代史的研究能对冷战国际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新的理解。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孟钟捷教授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申报高峰高原项目、海外设立工作站、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的完成以及即将成立的中国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的相关情况。上海纽约大学/纽约大学全球体系杰出历史学教授、上海纽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历史·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兼教授提出,上海纽约大学的存在本身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前行的结果,同时也是中美关系不断发展的一个结果。陈老师提醒青年学者们,虽然就底蕴方面来看,短时间内很难超越老一辈学者,但青年学者心中要有一盏“明灯”。

开幕式结束之后,会议进入圆桌讨论阶段,各位结合中国冷战国际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这个主题分别做了发言。

章百家教授指出,在冷战国际史研究中,青年学者要保持一个活跃的、自由的、开放的心态,每一代人都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选择与追求。前人的说法可能有道理,但不要放弃自己的思考。陈兼教授认为,冷战是两种道路的选择,两种现代性的选择,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历史的结束,在现代世界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世界市场。牛大勇教授表示,地缘政治利益因素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意识形态的作用实际上更侧重于为一个国家制造一个敌人。牛老师提醒大家,冷战国际史研究除了要关注到两个阵营之间的矛盾外,还要关注到阵营内部的矛盾。白建才教授为大家展示了四十年以来国内学术界冷战国际史研究的基本情况。白老师指出,可以在传统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跨学科的方法拓展冷战史研究的范围。

杨奎松教授指出中美之间的问题,从2005年前后,美国的一些学者、一些智库就已经认为中国对美国构成“威胁”了,这实际上是道路选择问题。牛军教授认指出,冷战实际上就是形容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出现的一种濒临战争的模式。戴超武老师认为:冷战国际史研究是有国际史的研究方法的,主要是以华师大沈志华老师代表的多国档案的利用,更主要的是中国材料的运用。对冷战国际史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个案,要在宏观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冷战时期外交决策的特点,甚至是规律。余伟民老师首先讲述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的发展过程。针对苏联史方面,余老师希望未来的学者能够将苏联史和冷战国际史更好的结合起来。李丹慧教授结合她主编《冷战国际史研究》杂志和《冷战国际史研究》丛书的经历,提出学者特别应该注意到“新冷战史”研究的兴起。毛里和子教授表示冷战国际史研究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极为重要。关于中美关系,毛里老师提出今天的中美关系不会破裂,因为当今的中美关系不存在意识形态矛盾。马斯特尼老师向中国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他表示中国学者应该更多地利用本国的材料对冷战国际史进行研究,来告诉公众中美之间当今的关系同美苏当年爆发冷战时期的关系是有很大区别的。

经过午餐和休息之后,下午举行了两场青年论坛:

第一场论坛主题为冷战国际史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由梁志老师主持。蒋华杰老师做了题为《冷战史研究中的种族理论:新问题与新方法》的报告;姚昱老师做了题为《中国冷战史研究中的战略认知与文化问题》的报告;张民军老师做了题为《中国冷战史研究的方法论困境》的报告;詹欣老师做了题为《中国核历史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报告;翟韬老师做了题为《华人华侨与文化冷战: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的报告;黄宇兴老师做了题为《国际关系史研究的理论意义》的报告。

第二场论坛主题为冷战国际史研究的史料与方向,由姚昱老师主持。姚百慧老师做了题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涉华档案简介》的报告;张杨老师做了题为《美国私档的发掘和利用:还原冷战的社会文化场景》的报告;吕雪峰老师做了题为《冷战后俄罗斯印支史学研究状况》的报告;董洁老师做了题为《冷战史研究中的韩国档案》的报告;高艳杰老师做了题为《印尼华文报刊在中印尼关系研究中的史料价值》的报告;赵继珂老师做了题为《杜鲁门总统图书馆馆藏心理战略委员会档案介绍》的报告。在随后的的自由讨论中,沈志华、陈兼、马斯特尼、毛里和子、牛大勇、白建才、戴超武等多位老师各自谈了对中国未来冷战国际史研究的期望。

20194月22日,李瑞居聆听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牛军教授题为“冷战时代中国战略决策的若干问题”的讲座。牛老师选取了六个案例对冷战时期中国战略决策作分析,即:中苏结盟问题;抗美援朝问题;东南沿海的军事战略问题;大规模对外军事援助问题;中国安全战略的转变;80年代中苏关系正常化问题。通过案例分析,牛老师提出:冷战时代中国的选择对中国命运的影响深远,尤其是中苏关系。

通过对各位冷战史专家思想及其研究成果的了解,李瑞居博士增加了对冷战国际史研究新的认识和理解,对其有关冷战时期中加关系的研究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闭窗口

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510420 (北校区) | 中国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 510006 (南校区)